湄潭县委编办主动对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围绕“三方面”着力抓好“三项工作”,深入贯彻落实《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》,助力湄潭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。
一是围绕机制建设,着力抓好机构优化设置。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,围绕推动系统完备、科学规范、运行高效的职能体系建设,着力抓好机构优化设置。在政协机关依法统一设置“一办四专委”,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功能和作用;组建县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,实行与县委统战部合署办公,理顺民族宗教工作管理体制,强化党对民族宗教事务工作的领导;规范设置县级乡村振兴服务中心、镇级乡村振兴服务站,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;设置安委办工作机构健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制,在开发区、农业园区设置安全生产监管机构,在燃气行业和邮政业成立安全监管服务机构,健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机制;镇(街道)统一设置应急管理办公室与消防工作站,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;镇(街道)规范设置“一办一中心一站”(平安建设办公室
二是围绕体制改革,着力抓好职能调整配置。为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地结合,围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,着力抓好多领域执法职能的调整配置。一方面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、执法频率高、多头执法扰民问题突出、专业技术要求适宜、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的领域,保留设置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承担具体执法工作,在镇级保留设置派驻分局承担相应领域执法工作,继续实施跨部门综合执法;另一方面对专业性强、执法难度大、主要面向市场主体的领域,如市场监管、交通运输、应急管理、农业和煤矿监管等领域,将行政执法职责调整由相应行业主管部门承担,设置专业执法队伍,分领域分行业抓好综合执法。
三是围绕重点领域,着力抓好编制调剂使用。为更好完成各类任务目标,围绕重点领域,对标职责任务变化,着力抓好编制调剂使用。一方面按照“编随事走”原则,在进驻政务大厅开展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工作单位中调剂增加19名人员编制到政务服务中心,同时将进驻政务大厅人员从187人精减到128人,着力深化政务服务“一窗通办”改革推进“2+2”工作模式,有效解决了窗口忙闲不均、办事群众多头跑、排队等待时间长的堵点难点问题,进一步提高了政务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。另一方面按照“统筹使用”要求,积极为涉及经济高质量发展、重大民生和安全稳定等重点领域提供编制保障,调剂行政事业编制611名,补齐司法行政与疫情防控工作短板,保障粮食安全、燃气安全、邮政业安全及综合监管等重点领域人员编制力量,有效化解了工作力量薄弱的难题。